找到相关内容192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提纲

    众生所作之恶,愿其罪是菩萨行。第十四颂:自赞毁他,追名逐利,贪图荣誉是一般人的常病,修行的人如果遇 到别人非理毁谤时,应以悲悯之心,而赞其德是菩萨行。第十五颂:所谓“三人行,...頭, 於彼還生難忍悲,受罪是佛子行。 14、縱人百般中傷我,醜聞遙傳遍三千, 吾猶深懷悲憫心,贊他德是佛子行。 15、縱人於衆集會中,攻吾隱私出惡言, 于彼還生益友想,倍恭敬是...

    妙峰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1050888.html
  • 神僧宝崖法师

    在大建昌寺门见有火光,高四五丈,广三四丈,从地而起,上冲楼边,久久乃灭。又初焚日,州寺大德沙门宝海问曰:等是一火,何故菩萨受烧都无痛相。崖曰:众生有相,故痛耳。又曰:常云众生受苦为实得不。答曰:既作心,何以不得。又曰:菩萨自烧,众生罪熟各自受苦,何由可。答曰:犹如烧手,一念善根,即能灭恶,岂非耶。时普法师又问曰:二家共诤大义,终未之决一。云:佛智缘无相理,理是缘境,智是能缘。一云:除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60254033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说的理论特色

    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具有严格的个体性,完全是自作自受, 自己造因, 自己受果, 不会给家庭、家族带来报应, 给子孙带来祸福。郗超援引《泥洹经》说:“父作不善, 子不; 子作不善, 父亦不受。善自获福...古今中外, 无数圣贤哲人无不提倡因果报应。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不朽名著《理想国》一书中说:“凡人在世有一罪者, 在死后十倍的惩罚; 凡人在世公道而勇敢者, 在死后每一项亦受十倍之报酬。”17 世纪...

    万全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5856837.html
  •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

    做,主要是因为佛以众生心而起大悲心,恒顺众生就等于供养如来。   10.普皆回向。从最初的礼拜诸佛到恒顺众生,所有功德,都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。众生恶业所感一切极重苦果,普贤菩萨都愿,让作恶业的...天伞盖云、天衣服云,以及各种涂香、烧香、末香用来供养。除此之外,还用最上等的法供养,如说修行法、利益众生、摄受众生、众生苦、劝修善根等诸种法,用以供养。   4.忏悔业障。普贤菩萨自己思量,曾于...

    韩廷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94862727.html
  • 《佛说八大人觉经》释要

    佛弟子,不可不晓。  第八大心普济觉  「第八觉知,生死炽然,苦恼无量,发大乘心,普济一切,愿众生,无量苦,令诸众生,毕竟大乐。一  此第八觉,正明发大心,普济群生之要。为佛弟子,既出家矣,则须发广大心,愍念众生在生死险道中,被烦恼之火烧灼,炽然不息,苦恼无量。《楞严经》云:「生死死生,生生死死,如旋火轮,未有休息」。普济一切众生,同登涅槃彼岸。愿众生,无量苦二句,明须发大悲之心。《普贤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0363752.html
  • 天台宗的礼忏灭罪思想

    诸罪,作是大庄严,如是  众生所受苦恼,我悉,令彼得乐。以是善报,愿作一  切智,除一切众生苦恼,以是因缘故,毕竟不受一切诸苦  ,纯受诸乐,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。((大正藏)二  ,595上) ...修集助道功德法门之一。如经云:  复次,舍利弗!菩萨摩诃萨修集劝道功德智慧亦不可尽,  云何修集功德无尽?若布施、持戒心所修集,发行慈悲自  所有罪发露忏悔,亦众生发露忏悔。(《大正藏)30,  206...

    明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4865535.html
  • 论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

    一切众生故不舍。  佛因果法中,无有受罪者,何以菩萨发愿:于无量劫地狱苦?盖菩萨宏大之心,深爱众生,若能代理,必不疑。  多学问无厌足者,多学问是智慧因缘,得智慧则能分别行道。菩萨能持十方...八?一者、我法净;二者、知恩报恩;三者、住忍辱力;四者、欢喜;五者、不舍一切众生;六者、入大悲心;七者、信师,恭敬咨受;八者、勤求诸波罗蜜。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二地中,应满足八法。  菩萨摩诃萨住三地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5166311.html
  • 论现代社会环境下的中国佛教慈善事业

    也可能是他的家庭子孙。而佛教则认为“父作不善,子不;子作不善,父亦不受”,主张自作自报。 慈悲精神是佛教教义的核心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,佛教道德是以利他平等为旨趣的。这种利他主义道德观,在佛教中称为...因果报应学说与慈悲观念。因果报应学说是佛教伦理的理论基础。其基本原理是佛教伦理的“因果律”,即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因果法则支配,是由“业”则人们自身行为和支配行为的意志决定其性质,善因产生善果,恶因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2467994.html
  • 华严普贤行愿忏仪

    苦果。我皆。令彼众生。悉得解脱。究竟成就无上菩提。能于烦恼大苦海中。拔济众生。令其出离。皆得往生。阿弥陀佛极乐世界。 一拜起立唱云   忏悔发愿已。归命礼。   毗卢遮那佛。普贤菩萨。及...现形。如对目前。我礼拜。又复应知身心空寂。无有体相。随缘影现。一一佛前。悉有此身头面敬礼。若诸佛菩萨。各致一礼。惟至大方广佛华严经。末后忏主普贤菩萨。各须三礼。此之人法。是道场主故。唱云。   ...

    晋水高丽国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51769373.html
  • 台禅二宗的分与合

    行法华忏,发陀罗尼,法师讲金字般若,陈隋二国宗为帝师,安禅而化,位居五品”。智者的老师慧思禅师“德行不可思议,十年专诵,七载方等,九旬常坐,一时圆证。大小法门朗然洞发&rdquo...”自行为重而“说通”化他功多的缘故使然。道信于《楞伽》外复又引入《般若》,弘忍为慧能说《般若》而以《楞伽》许神秀。可以说,禅宗六相传,皆以藉“教&...

    韩焕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63470351.html